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1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财政金融   479篇
工业经济   336篇
计划管理   2322篇
经济学   1563篇
综合类   1685篇
运输经济   121篇
旅游经济   403篇
贸易经济   2179篇
农业经济   1641篇
经济概况   153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849篇
  2013年   1274篇
  2012年   1064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811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692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经济转轨背景下农村的银行服务网络呈现出不同于城市的演化特征。从制度变迁角度建构分析框架,基于历史、调查与访谈数据,以农业银行兰考县支行为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演化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经历了恢复成立后的快速扩张和密集的人工网点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农村业务收缩和大规模网点撤并,到新时期人工、自助、电子、代理等多元服务渠道扩张;农村银行服务网络演化是商业银行和制度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过程,普惠金融战略下我国特别强调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基础金融网点的全覆盖,商业银行不断借助新的伙伴关系开拓农村市场,其中合作代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不同地区、不同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模式的差异,农村银行服务网络转型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农民金融素养提升的影响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随着社会大众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多,银行网点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信息时代背景下,银行网点的转型大多向智能化的方向转变,而随着网点转型,其客户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论文以邮储银行大连分行为例,对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邮储银行大连分行网点智能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转型建议,最后对邮储银行大连分行智能化网点转型下客户服务模式的创新情况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在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促进其客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测算各地区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分析其比较优势并找出不足以便弥补差距,促进各区域农业科技配置能力的提高,为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省级农业科学院作为各省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分析其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09—2016年相关数据,遴选了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计算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运用NRCA模型定量分析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益的比较优势。[结果]山东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位居全国第一,甘肃、江苏、青海农业科学院分别在农业科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结论]省级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但区域格局变化不大,且大致与各地区经济实力相吻合;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高的农业科学院大多在农业科技物力资源配置效益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配置效益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5.
[目的]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估湖北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今后统筹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容量及生态赤字,分析了该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分变化和各项农业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状况,对资源开发总体形势展开了评价。[结果] 2009—2013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2014和2015年明显降低,但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人均生态容量。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构成了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主体,且开发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稻谷、蔬菜以及各类畜产品和水产品,部分能源资源的开发强度增强。[结论]湖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已超过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需要从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维持生态容量。保证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对全国丘陵山区县(市)与农机化有关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因素进行调研所获取的238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因素及其贡献,进而对我国丘陵山区进行区域划分。[方法]运用线性回归法对影响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农机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农机化水平产生极显著影响,耕地禀赋条件、务工工资、耕地规模、农机合作社数量和农机推广人员数量对农机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对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有国内生产总值、务工工资、耕地规模、农机合作社数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耕地禀赋条件、农业劳动力数量、农机推广人员数量和农机化水平。[结论]我国可丘陵山区划分为中西、东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3大类地区。  相似文献   
77.
Drought and high temperatures are major threats to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equently the livelihoods of the majority of Africans who depend on fragile agricultural systems. As a response to these threats, climate-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such as drought-tolerant maize (DTM) variet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promoted on the continent.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adoption of improved technologies generally impacts positively on the wellbeing of adopters. Nevertheless, the magnitude of the impact of any technology or intervention is always an empirical ques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doption of DTM and subsequently estimate how yield, commercialization intensity, and farm income are affected by adoption. To establish causation, we relied on observations from 200 farm households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Ghana and estimated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regression. Consistent with finding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found that DTM adoption is primarily driven by access to seed, extension service, labor availability, and location of farm households.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DTM adoption positively impacts on yield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tensity. The magnitude of impact is not trivial. For example, the yield of farm household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150% (936 kg/ha) following DTM adoption.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policy-makers and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must support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to improve adoption and welfare indicators, such as yield and commer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78.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的主要目标是向苏北供水,缓解该地区的农业用水短缺问题。但现行农业水价未考虑水源区的机会成本损失,不利于调动水源区环境保护积极性。论文设计单边界CVM引导技术,估算了苏北农户以提高农业水价的方式对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苏北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为7.63元/亩,但在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和不同城市存在较大异质性。未来3年内,苏北农业用水每年所提供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在1.526~1.679亿元之间。在发达地区探索构建绿色导向的农业水价体系有利于为其他地区提供先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79.
ABSTRACT

How do employees in “new services”, such as coffee baristas and gym trainers in India, see their jobs? In this paper, we build on extensive fieldwork in gyms and coffee chains that cater to the emerging Indian middle classes. Our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 and recognition in making service interactions more meaningful for new service workers. Generally hailing from the lower middle classes, new service work offer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to interact with and learn from English-speaking upper middle-class customers and clients. Besides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and learn, the acknowledgement they receive for their skills and (bodily) accomplishments make such professions attractive as well. Even if this holds the potential for upward socioeconomic mobility, our findings also point at the resilience of social hierarchies. Drawing on literature on service interactions and new middle-class formation in India, this paper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 into how young Indians navigate and negotiate the opportunities and pitfalls that come with the country's changing socioeconomic landscape.  相似文献   
8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ossibilities for developing a click and collect service in the context of e-commerce and attempts to identify the consumer characteristics that determine the acceptance of this service. Data of 285 e-commerce consumer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using banners uploaded in seven online retailers' sites. Binary logit models are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relate consumer characteristics to their intention to use and pay for the click and collect service.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 of the click and collect service, perceived time pressure, car use in the city center and frequency of online shopping significantly affect consumers’ intention to use the service. The model results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to choose location points and design marketing and pricing policies that will make the click and collect service attractive to custo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